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科普在线 >>百科科普 >> 夏季野外活动要小心,已经有人因为这个“甜蜜的小东西”休克
详细内容

夏季野外活动要小心,已经有人因为这个“甜蜜的小东西”休克

时间:2023-07-13 09:24     作者:佚名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网络整理   阅读

“嗡嗡嗡......”当你沉浸式赏花时,千万要小心耳边的这种声音。时年50岁的孟先生在野外工作时,就因为这个“甜蜜的小东西”休克,送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抢救,在急诊医学科医生们开展专业的抢救后,总算是性命无虞。医生提醒,在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,被蛰时要及时就医,千万不可拖延。

50岁花农被蜜蜂蛰伤

没几分钟就不省人事

“滴呜滴呜滴呜......”早上8时,正值城市早高峰之际,120送来一名休克病人孟先生。急诊医学科田斯琦医生在接诊这位病人时,发现他面色苍白,双目紧闭,口唇肿胀,血压无法测得,全身大汗伴有大面积散在红斑。医生在快速询问病情时从陪送孟先生的同事这里了解到,孟先生是城西某公园的一名花农,浇花时被蜜蜂蛰伤,没几分钟就不省人事了。

急诊科医护团队迅速展开救治:吸氧、监护、肾上腺素肌注、建立静脉通路、快速补液、抗过敏抗休克等一系列对症治疗。经过积极治疗后,孟先生血压迅速回升到目标值,氧饱和也达到正常数值,随后他的神志开始转清,慢慢睁开了双眼。

经过6小时的积极救治,孟先生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,全身红疹已基本消退,唇部的肿胀也明显好转,孟先生及家属向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深表感谢。

蜂蛰伤的危险性

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杨峥主任介绍:孟先生的病情是凶险的,但他又是幸运的,不是在荒郊野外无人发现,也并没有合并严重的脏器损伤,很快就康复出院了。

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,据一些欧美调研显示,蜂蛰伤相关的死亡率约为每年0.3/10 万~4.8/10万,蜂蛰伤可导致全身过敏反应,如全身皮疹,瘙痒,休克,局部反应可能出现伤口的红肿疼痛,中心性化脓、坏死,蛰伤气道或者眼球可能导致气道狭窄、继发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缩,系统器官损害包括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消化系统、血液系统、泌尿系统的损害,轻者可能导致头痛谵妄、气促喘息、心悸胸闷、恶心呕吐、皮下出血点、茶色尿等,重者甚至可出现脑出血、呼吸衰竭、心博骤停、消化道出血、类白血病反应,甚至诱发DIC,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也不少见,所以掌握蜂蛰伤的早期处理手段还是很重要的。

被蛰伤后我们该怎么办?

蛰伤,是被蜂尾蛰伤后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肤内所致。轻微的蛰伤会使局部出现红肿疼痛、瘙痒中毒等皮肤过敏症状,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、昏迷等,如抢救不及时甚者会导致死亡。常见的蜂类蛰伤主要是蜜蜂和黄蜂(又称马蜂)。

蜂蛰伤的早期处理原则有三条,一拔,二洗,三就医。

一拔:不推荐用手挤或直接用镊子捏,推荐用扁平的器物如银行卡或者指甲盖,把刺刮出来,减少剩余毒素被挤压到皮肤里。

二洗:蜜蜂的蜂毒含有酶类、多肽类、胺类、氨基酸,其蜂毒是酸性的,所以需要用肥皂水或2-3%的碳酸氢钠水冲洗,而马蜂的类型很多,毒素也具有多样性,有生物源胺,神经毒素,激肽等,大多数马蜂的毒素是碱性,所以推荐酸性洗液如食用醋清洗。如果你分不清蜂种或什么物品都没有,那你就用大量的清水冲洗。

三就医:如果初步处理后你需要就医,但如果你身边有抗组胺类药物,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,你也可以选择口服药物后再进行就医,可相对缓解症状。

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?

1.养蜂人作业时应充分做好防护措施。

2.普通人野外工作或玩耍也应穿合适的衣服(不要穿颜色鲜亮的衣服,不要穿暴露过多的衣服,可以穿一些户外活动的衣服、戴帽子、手套)。

3.教育儿童不要追逐蜂群,更不要刺激蜂巢。如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,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。

4.夏秋季是胡蜂活动较多的季节,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,到郊外游玩或去野外工作,要穿长袖衣裤。

5.一旦招惹蜂群,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,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、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,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,尤其做好面部、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。

6.如被蜂蜇,检查有无皮肤内的毒刺,发现毒刺应拔除,用清水冲洗伤口。非专业人员不要触动蜂巢。

都市快报·橙柿互动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应晓燕 田斯琦

休克病人观察的要点是_小理发店夏季活动方案_

seo seo